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二战后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二战后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二战后的工业与环境?
回顾日本战后发展过程,日本二战后的工业与环境,不难发现日本的工业制造水平在处于我国80年代阶段初期时,对外贸易是基本平衡,而没有很大的顺差。
日本的对外贸易在出现大幅顺差的时候,是在80年代日本车横扫美欧市场的时候,当时的日本工业制造水平已经和欧美国家相当了。
因为没有明显的对外贸易顺差,使日本工业在提升自己工业制造水平的时候享受到了非常好的贸易环境来进行进口替代 完成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
二战时期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其国内居民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一个把西瓜玩成芝麻的国家。日本战前***有学上,国内GDP1300亿美元,开得起汽车,玩得起相机!战后饭都吃不上,衣服都没得穿!
要说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内居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其实宫崎骏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哀鸿遍野、家破人亡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日本信奉军国主义,外出打仗的士兵似乎生死无畏,甚至还以战死沙场为荣,总是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冷血无情、无牵无挂的冷血士兵印象。那么他们真的是心中无牵无挂?觉得大后方安定快乐吗?接下来 我们就结合电影和实际,来说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国内居民的真实生活。
1937年以前的日本
日本著名作家小熊英二,他亲眼见证了日本战前和战后的巨大落差,并且也亲自踏上中国地界参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根据他的描述回忆,我们就能复原二战时期的日本!
在1937年以前,日本国内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生活不是非常的富裕,但是至少也不会饿着、冻着,不但不会挨饿受冻,那时候日本大多数孩子都能读到中学,交得起学费,这是从基础教育方面来说。
除了教育以外,日本的各项经济体也在健康地发展。在1932年——1936年期间,日本就已经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那时候美国是日本的第一出口超级大市场,主要出口生丝;并且部署海外投资 ,平均每年在海外投资资金约4亿日元。
再来看看日本国内制造业的情况:在1915年——1922年期间,日本自己就能制造商船,最初只能制造4.9万总吨,但是仅仅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将商船生产总量发展到了61万总吨,翻了十几倍,足以见当时日本工业的壮大,那时候日本仅仅次于英美,位居世界第三。
而在科技发展方面,在1920年以前,日本国内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收音机、还有性能拍出***相片的黑白相机 甚至街上还能看到出租车,要知道我们解放以后,收音机、自行车都是极少数人才用得起,但是在战前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在日本国内普及。
不得不承认,在1937年以前,日本国内的教育、科技、经济、工业生产都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居民生活自然差不了。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主角一家生活经济条件很好,可以吃得起杨梅酿造的果干,孩子也能去学校上学,妈妈则可以安心的在家里做全职太太,这简直就是幸福的乌托邦。
1937年以后的日本
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当主角一家遭受空袭以后,妈妈重伤身亡了,爸爸也被炸死在战场,就剩下两兄妹独自生活,最后不得不投靠亲戚,而亲戚自己家里也因为物质紧缺,不得不克扣两兄妹的口食,最后妹妹饿死在荒野。
电影看起来有点夸张,但是在二战开启后的日本,实际情况和电影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1938年开始,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从国民基本需求方面来说,居民已经无法购买到石油,只能购买焦炭取暖,所以国内的小汽车就全部沦为摆设,成为中看不中用的鸡肋,而随着战争的拉长,很快,日本国内居民连食用油、肉类食品都已经看不到了,接着来的就是连稻米、衣服木炭都不允许自由买卖,只能由***统一发放。
从制造业方面来说的话,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1920的时候,日本工业发达,位居世界第三。在战争开启后,日本国内停止了所有的商业制造,仅仅只允许军用器械制造发展和生产。因为制造业的这种形式,国内其他私营经济也开始出现困难,并且没过多久,日本官方就禁止私营经济的发展,要求全面支援战争各方面的供应,其中也包括人员。
在1937年的时候,日本人口大约有7180万人左右,但是整个二战时期,日本投入了兵力约1200万人,这还不算其他杂七杂八的后勤人员和医务人员,这个人员占比是非常惊人的。
日本在二战期间举国所有,投入了巨量的金钱和物资,还有人力,最后换来的投降失败!
日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之前发展起来的经济毁于一旦,也把几千万日本人的家庭毁于一旦,据统计显示,日本二战期间死伤人数达到了320万人,其中士兵190万人,这些都是每一个家庭的支柱呀。
小结
日本战争期间倾尽所有,全面投入战场,导致国内物质紧缺,还导致了严重的***现象,搞得本就苦不堪言的居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而战后因为大量人员伤亡,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更是让日本国内民不聊生。所以战争到底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呢?
不过大家也要记住,在二战期间,我们中国军民死伤人数1800万,苏俄死亡人数2100万以上,这还不算重伤致残的人数。所以无论是发动战争的国家还是被侵略的国家,国力都会遭受重创,战争会有输赢,但是战争不会有赢家。
最后,和平万岁!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二战战败前的日本的正式名字为“大日本帝国”,一个是以***为皇帝,向外国进攻以扩张领土的帝国。而二战时期,在高压专制的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本,居民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首先,在战时动员体制下出现了企业的“倒闭潮”,大多数民众处于失业状态,除了参加所谓的“大东亚圣战”以外,人生毫无希望可言。为了捉住想要反抗国家的国民而***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代表性的是《治安维新法》,由于这个法律,许多商谈受到了禁止,国民之间相互监视,使得那时候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去告密别人,如果发现却没有告密也被视为犯罪。
在1938年,日本******强行推过了《战争动员法》,使对外战争实现所谓的“合法化”。该法律明确规定,日本国所有民众与所有物资都需为战争服务。在战时日本,大批人力物力财力被输送至战争前线导致国内物资极为匮乏,无奈之下***实行了粮食与生活必需品的综合配给制度。可以说,在战时配给制度下的日本普通民众,基本生活被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之上。
另外,伴随着拉锯战的持久化,日本的成年男子士兵数量逐渐下滑,战力也明显不足。对此,日本实施所谓的“学徒出阵”政策,不仅要求凡满20周岁的健康男子必须参军出征,甚至从适龄幼童开始对民众强制性地灌输“圣战”思想,为今后的持久战争做人员准备。面对男性劳动力短缺的苦境,日本***实施“勤劳动员制度”,工厂及农场里逐渐出现了女性及儿童劳动力的身影。
虽然以上所说的并不是军国主义时期下的日本人的生活状态,但仅仅从几个状态中,我们还是看出来,当时他们的生活也是很不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二战后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二战后海外生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